華潤為何戰略性退出醫療器械業務?
加入時間:2014-03-06 09:07:58 當前新聞點擊率:2344
醫療器械公司網訊:近期,華潤戰略性退出醫療器械業務的消息引起了業內不小的轟動,如今的醫療器械產業正如日當天,為什么華潤反而急流勇退?但仔細分析,其中隱含的邏輯與華潤的產業進退之道還是比較吻合。 在華潤控股北藥集團之后,當時業內普遍認為華潤將以華潤萬東為平臺整合發展相關醫療器械業務。華潤萬東2011年9月發布的一則公告也明確表示,中國華潤下屬醫療器械業務將以華潤萬東為唯一的專業化運營平臺,對于中國華潤下屬全資、控股或其他具有實際控制權的企業與華潤萬東已經存在同業競爭的業務,中國華潤將于3年內以協商確定的合理價格和合法方式注入公司。 不過,結合華潤的發展戰略和歷史路徑及醫療器械的行業特點等方面來看,華潤做大做強醫療器械板塊的意志并不是那么堅決。 作為一家從外貿轉向相關多元化經營的央企,華潤在業界以并購著稱,其快速發展主要得益于外延式擴張。從電力、燃氣、水泥等行業,再到零售、啤酒、醫藥等領域,華潤通過并購逐一進入,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在上述行業建立了特有的競爭優勢。相關數據顯示,從2001年到2009年,華潤圍繞核心產業總計投入2600億元,合計約428個項目,其中約50%屬于并購項目。 但華潤的并購有一貫遵循的章法。一方面,在發展目標選擇上,要求所有并購活動圍繞能否形成行業領導地位而考慮,如果沒有廣闊的成長空間,做不成行業前三名,堅決不投資;另一方面,還要從實際情況出發確定選擇標準,行業進退取舍,均以此為原則進行。 從歷史上來看,華潤在通過并購快速擴張的同時,并沒有忽視非核心業務的退出,而是強調在戰略引領下有進有退、動態優化,把剝離與并購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 在2001年~2009年,華潤對無法做到行業領先、與其他業務缺乏協同性且不具有競爭優勢的業務先后進行了篩選和剝離,累計出售了近370億元、約36項重要的非核心資產與業務,包括玉米深加工、成品油分銷、萬眾電話、特殊鋼、香港物業、香精香料等。 而從華潤此前接手的相關醫療器械資產來看,華潤萬東在國內的競爭力并不十分突出,與西門子、通用等外資醫療器械公司不可同日而語。盡管醫療器械領域存在較大的進口替代空間,但在一二線城市醫療器械市場日趨飽和,三四線市場發展存在諸多制約的情況下,對于講究投入產出效率和市場空間的華潤來說,醫療器械當然就不如正受社會資本狂熱追捧的醫院投資那么有吸引力了。 在對醫療器械資產進行剝離之后,華潤有望進一步加強其醫藥健康板塊相關細分領域的競爭優勢,在通過并購進入前三大醫藥集團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大做強,并通過對醫院領域的大規模并購,成為中國醫療服務產業的佼佼者。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