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操作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配套采血管
加入時間:2012-01-09 09:08:02 當前新聞點擊率:7314
普朗醫療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配套采血管操作技術。 一.促、抗凝采血管的介紹(一次性自動定量真空采血器) 一次性自動定量真空采血器是由硅化真空采血管與雙向采血針組合而成,巧妙的利用真空負壓的原理,將采血管抽成不同的真空度,以達到自動定量的目的,是集采血與盛血為一體的新型采血、驗血工具。 簡便快捷 預先添加各種添加劑,無需臨時配制。 一針多管,減少重復操作,減輕患者痛苦。 實現采血與檢驗一管操作,直接上機,節省檢驗操作時間。 準確可靠 確保真空,采血量準確,并采用獨特的硅化處理技術,能確保血樣的原始性狀。 抗凝劑配比科學,檢測結果可靠。 采血與檢驗可全程封閉,避免血樣在操作中被污染。 國際通用標記,易于辯認、選擇和分類。 安全有效 采血管加蓋安全帽,提高了采血和檢驗的安全性。 全封閉系統,能避免交叉感染。 減少因溶血或異常凝血而導致的誤檢和再檢。 采血管與世界知名品牌檢驗儀器兼容,操作簡單。 減少因樣品中微血塊引起的儀器堵塞。 二.我院使用的4種采血管: 1、桔黃色管帽(生化管): 管內含促凝劑(促使血液快速凝固,便于析出血清備用),用于抽取生化標本,量5毫升,自動控制,但由于質量問題,需要注意,如不能自動控制,則要人為控制。 注:采完血后可輕微顛倒1~2次,不能振搖。 2、紫色管帽(血常規管): 內含EDTANa-2抗凝劑,專用于抽取血常規標本,量為2毫升,自動控制,但要注意觀察,如多于2毫升,仍不停止,則人為停止采血(撥出管頭采血針),再采下一管。 注:采好血后,輕微顛倒6~7次,不能振搖。 3、蘭色管帽(凝血機制管): 內含枸櫞酸鈉抗凝劑,專用于抽取凝血機制(凝血全套),量為1.8毫升自動控制,否則同上處理。 注:采好血后,輕微顛倒6~7次 4、黑色管帽(血沉管): 內含枸櫞酸鈉抗凝劑(但比例與蘭色帽管的不同),專用于抽取血沉標本,量為1.6毫升,自動控制,否則同上1、2處理。 注:采好血后,輕微顛倒6~7次,不能振搖。 三.采血操作程序 采血操作程序對于實驗室檢驗的準備可靠至關重要。 操作順序: 1.皮膚消毒后將頭皮針刺入靜脈; 2.見回血后,用穿刺針刺穿采血管膠塞,血液自動流入試管; 3.血流斷線后,滴血三滴即達到采血管的標示量,如需多管血樣,將穿刺針拔出刺入另一采血管即可; 4.采血完畢后,先拔出頭皮針,待血停止后再拔出試管端穿刺針。 注意事項: 1.膠塞穿刺針上的乳膠套能防止滴血,采血時不能取下; 2.穿刺針須從采血管膠塞中心垂直穿刺; 3.多管采血時,枸椽酸鈉管須第一管采血; 4.采血針軟管的容積為0.4ml,多管采血時可酌情提前拔出穿刺針; 5.抗凝管采血后須及時上下倒動6-7次,倒動動作輕緩; 6.頭皮針刺入靜脈后,可松開手去倒動采血管。 多管采血建議采集次序: 凝血管→血常規管→血沉管→生化管。注:血常規管無論如何都要在第二管采血(有血液培養最優先采時血常規為第三管),本次采血只有血常規項目除外。所有采血管采完血后都要輕微顛倒1~7次,不能振搖。 四.真空采血管使用中常見問題及處理辦法 真空采血管是近幾年應用于臨床的檢驗采血新產品。由于其操作簡便、干凈安全、準確可靠,正為各醫院普遍應用。但在臨床使用過程中,時有各種問題發生,影響了標本的順利采集。下面僅就我們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并提出改進措施。在采血時,仍要時時觀察血液流入情況,以便針對性處理。 1.溶血 原因:真空管的負壓相對較大,采血初始,血液流入管底速度快,紅細胞相互撞擊可致破裂,臨床偶見溶血。 措施:采集血標本時,傾斜雙向采血針采血管側針頭,使其靠近采血管側壁,血液沿管壁緩緩流下,避免紅細胞直接撞擊造成破裂。 2.漏血 原因:雙向采血針采血管端乳膠護套松動或針頭刺出乳膠護套,至使雙向采血針密封不嚴。靜脈穿刺時,血液沿雙向采血針采血管端漏出。 措施:采血前檢查并安緊乳膠護套,遇有針頭刺出則重新套好針頭,以保持其密閉性。 3.血液流入不暢 原因:穿刺針頭貼于血管壁或采血管內無負壓。 措施:在保證靜脈穿刺成功的前提下,調節針頭方向至血液流入采血管,若無效則更換采血管。 4.采血量不足或過量 原因:少數難免存在質量問題,采血管內負壓不足或過高。 措施:(1)將注射器針頭自采血管膠塞處刺入,抽吸采血管內空氣使之形成負壓至采足血標本。原有血容量較少時也可直接更換采血管。(2)提前撥出穿刺針。 5.穿刺針頭脫出 原因:機械牽拉所致,尤其是在多個采血管采血時。 措施:一次采血使用采血管較多時,注重有效固定;更換采血管時,動作幅度要小,以防針頭脫出增加病人痛苦。 文章來源--普朗醫療全自動五分類血液細胞分析儀網編發表,轉載請注明出處。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