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分析儀檢測尿液中的成分
加入時間:2012-01-20 09:33:38 當前新聞點擊率:6153
普朗醫療器械公司1月20訊 利用尿液分析儀檢測尿液中形成分檢查是作為完整尿液分析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這種檢測對泌尿系統等疾病的診斷、定位、鑒別、預后判斷、藥物治療監測及健康人員篩查等有重要意義。 在尿液形成過程中,由于泌尿道組織的脫落物及細胞滲出通過尿離體后自行沉降或通過離心技術。后者的敏感性和陽性率較未離心沉降法高15~20倍,因此是目前尿沉渣鏡檢標準化的基礎。用離心法檢查尿沉渣的操作要求必須標準化,如離心機內溫度應保持15C~25C,離心條件如相對離心力(RCF)400G離心5 min等,使用普通亮視野光學顯微鏡,鏡頭(目鏡、物鏡)應固定,低倍高倍看1520個視野。采用干涉、相差、偏光熒光、掃描和透視電鏡等多種顯微鏡檢查,顯著地提高了對各種尿有形成分中“顆粒”的識別和檢出。采用高質量光學玻璃制成的尿沉渣分析板,可保證每份尿標本在同等體積、相同厚薄區域內的分析結果,配合自動混勻、自動吸引、自動稀釋、自動清洗等功能,以達到保證尿沉渣檢查結果精密和準確。近年來Kouri提出尿顆粒分析的概念:即尿中的 各種細胞、管型、結晶、精子、細菌(霉菌)均屬顆粒,如能采用不稀釋的新鮮尿,用自動化儀器識別及定量是改變傳統離心手工操作,滿足病人、健康人尿檢查需要的前沿性的實驗方法改革。由于傳統的尿沉渣在普通亮視野的玻片上對濕片直接觀察受涂片厚薄、觀察有效分布區、顯微鏡放大倍數、光亮調節等多種因素以及檢查者的經驗水平等多因素影響鏡檢結果造成對尿有形成分檢出的差異與不可比性,Haber提出如在尿中查不出有病理意義的成分,鏡檢就缺乏臨床價值;要進行認真、細微有對比性的檢查就應強調染色后細微檢查的重要性。 1 尿有形成分染色的作用 1.1 防止漏檢 如透明管型在強的光線下易漏檢,即使采用調節聚光鏡減弱光線,對缺乏經驗的實驗人員也極易漏檢。 2 尿有形成分染色方法及其選擇 國內外有的作者不提倡沉渣染色檢查。或提出將染色作為特殊檢查與“常規”沉渣檢查分列;染色方法少則2種,多的可達10多種。為便于敘述,現將染色法歸納為單染、復合染色、活體染色、鑒別染色及特殊染色等五種。 2.1 單染法 即單一染色液染尿中有形成分的方法,如在濕的尿沉渣片(簡稱濕片)中加入2%醋酸1滴可破壞紅細胞,鑒別酵母菌孢子外,還可清楚見到白細胞核。濕片中加一滴Lugor碘液,上皮細胞染淡黃而白細胞深染,管型也著色。以藍色染料有0.5%~ 1%亞甲藍、2%考馬斯亮藍、品藍等,我們感到藍染料單一而后者細胞不易著色,但粘液絲藍色可辨。歐洲尿液檢查文件推薦應用0.5%甲苯胺藍認為有對胞核結構染色清晰的優點,崔建和用2%孔雀綠觀察了36例小兒急性腎炎發現紅細胞管型清晰。其他的單染值得注意的是膽汁,因在嚴重肝病黃疸尿中,尿中各種染色結構分明易于識別,因而沒想用天然的膽汁染“濕片”是否可??? 以上列舉的幾種單染法有試劑單純、易得、低廉且易于配制,染色簡便、易于推廣等優點,但缺點為染色單一,對核、胞質不易鑒別,分色及滲透性差,高濃度染料放置后形成沉渣,因此最好用小包裝,分裝染色前濾過殘渣以免干擾染色視野。 2.2 復合染色 用兩種或兩種以上染色法或加助染劑的染色法。最常用的尿沉渣在玻片干燥后(簡稱干片)使用瑞-吉氏聯合染色,由于與血片染色同步,各實驗室易于實施及推廣。北醫大一院1987年用本法計數尿沉渣中性粒細胞的百分比以70%為界區別感染及非感染。但干片需時長,干燥片時細胞易變性及形態變化,與濕片比較細胞、管型易溶解和變形;在有形成分少的干片上如不加血清固定,則易因沖洗不易看到其中有形成分。瑞氏染色還受pH值、溫度等因素影響,不易看清腎小管上皮細胞結構。據多種文獻介紹,認為巴氏(Papanicolaou)染色為最佳復合染色法,不僅分色良好,有形成分結構清晰,且對尿中異形細胞如腫瘤細胞易于分辨;Schumann在腎細胞病理染色為首選方法,但因染料品質要求高,采用多種染料、多次脫水手續繁雜,因而很難普及。 2.3 活體染色法 簡便易行的有1%燦爛甲酚藍(煌焦油藍)易在各單位實施,但也具備上述單染法的問題。Sternheimen-Malbin(S-M)即龍膽紫-沙黃染色染料價廉易得,染色方便,已成為國內外介紹最多的染色方法。早在60年代的專著中對染料配制染色方法已有詳細介紹,通過S-M染色紅細胞可染成淡藍色,多形核白細胞染成橙紅色,在有的白細胞胞質中見顆粒呈Brown分子運動定名為閃光細胞。據報道如在白細胞中>10%,對確定腎盂腎炎有助。透明管型呈粉紅或淡紫色細胞管型染成深紫色,但本法試劑配制后易產生沉渣,且對尿有形成分鑒別作用不夠強,因而歐洲文件建議用Alicianblue 8G-Pyronin B組合即Sternbeimer(S)染色法取代,國內也有SM染色及S染色法染色結果對比表的介紹。其他復合染色如Kage 染色法,采用醋酸酮、8-羥喹啉聯苯胺組合鑒別白細胞,但后者為致癌物,不再推薦。還有Lippman染色法用飽和苦味酸、甘油、美藍、伊紅等染料,但染料組合后易產生紫褐色細顆粒干擾染色。 2.4 鑒別染色 按不同染色法以鑒別尿中不同成分,如用油紅-O或蘇丹-Ⅲ染脂肪,Hansel染色染嗜酸粒細胞脂酶,Naphy-ASD染色查單核細胞,Gram染色法染細菌,普魯士藍染含鐵血黃素等,這些染色在國外已列入規程要求達到規范化、程序化及標準化,在尿有形成分染色中發揮鑒別作用,因此在國內建議借鑒應用在實驗檢查中有利于對尿顆粒的識別。 2.5 特殊染色法 為近年來在自動尿有形成分檢查推廣的染色法,土在自動尿有形成分細胞儀(UF-100、UF-50)應用的快速的尿顆粒成分檢查。UF系列將染料Uninosearch即含2種類型的熒光染料:羰化青及菲啶使尿顆粒著色后,經激光照射,檢測著色顆粒前向散射光和不同熒光強度,提供尿中顆粒大小及染色敏感性的信息。本法有不需離心,方法統一可比性高,易進行質量管理可同時完成紅細胞、白細胞、細菌(酵母菌)等多項檢測,因而是尿分析的重大改革。采用熒光染料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腫瘤細胞,用掃描、透射電鏡觀察細菌管型。另外采用免疫組化染色識別管型來源,便于對急性腎小管壞死,急性間質性腎炎,新月型腎炎特殊腎疾病提供了無需活檢的鑒別實驗,本法實驗需針對腎細胞、管型的各種單克隆抗體,實驗難度大,因而報道不多。 Grupp C等報道在丙酮固定后鑒別非鱗狀上皮核的凝集素染色法即通過免疫熒光檢查提供了一種鑒別尿中有核細胞的可靠方法,Grunewald-R-W等觀察了41例腎移植排斥反應病人,用流式細胞儀觀察尿中淋巴細胞CD3、CD4、CD8、CD14及單核巨噬細胞,提供了一個對急性腎排斥反應有參考價值的尿有形成分染色法。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