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中風植入性醫療器械在美研制成功
加入時間:2012-02-07 08:47:37 當前新聞點擊率:4537
據普朗醫療器械網2月7日訊--腦卒中(俗稱中風)是一種發病率很高的急性心腦血管疾病。隨著醫學和影像診斷技術的飛速發展,通過血液分析儀研究發現,臨床上約87%的腦卒中患者為血栓型腦卒中(即缺血性腦卒中),其余大多為出血型腦卒中,還有極少數病人為混合型腦卒中(既有腦梗塞又有腦出血癥狀)。從這一現象來看,預防腦梗塞是防止發生腦卒中的關鍵。
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心臟病研究所的Robert Hauser和R.V. Tassel兩位教授多年來對腦卒中的發生機制進行了血液分析儀研究。他們進行的醫學研究表明,引起腦卒中的血栓并非像常人想象的那樣多生成于腦組織中,而是大多生成在人們意想不到的一個地方——“心耳”(房顫病人心房下方形成的一個袋狀空腔,其開口與肺動脈根部分重疊)中。不少中老年人有房顫癥狀,其中一些人由于每日喝水量少,造成血液黏稠度較高。這些患者由于心臟不能有效將血液充分泵出,導致部分血液淤積于心房中,過分黏稠的血液最終就可能形成血栓。栓子可能隨著血液循環抵達腦部,一旦其堵塞了腦動脈,就會引起腦卒中。在上述患者中,90%的血栓都生成于心耳。
美國研究人員指出,以往醫生之所以要給房顫病人處方華法林,就是為了稀釋血液及防止心耳中生成血栓并最終引發腦卒中。即便如此,每年仍有5%~6%的房顫病人發生腦卒中。如果將心耳的開口堵住,就可能大大降低腦卒中的發生率。
基于這一理論,美國一家醫療器械公司研制出了一種抗腦卒中的植入性醫療器械“Watchman”,并據此獲得美國專利局頒發的新型實用專利證書。
據制造商介紹,這種植入性器械是采用鎳鈦合金制成的微型籠狀物,它有4個倒刺用于鉤住血管防止其自身滑落。醫生通過微創手術,先在病人腹股溝靜脈上開一小口,然后將這一壓縮的微型籠狀物塞進血管中,在CT引導下送達心耳出口處,將其撐開后,其可牢牢堵住心耳下方出口,從而使血液不至于淤積在心耳中。
據介紹,在過去的兩年里,美國多家醫學中心對這種植入性醫療器械開展了臨床研究。一項研究結果顯示,新產品治療組的1000多名房顫病人中僅有1人發生腦卒中,而對照組(口服華法林組)中有30多人發生腦卒中。美國FDA組織專家對該產品抗腦卒中的效果進行了初步評審,目前專家組尚未對其效果提出異議。如果后續研究不發生意外情況,生產商預計該植入性器械有望在今明兩年面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