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朗醫療器械公司訊 后基因時代促進了蛋白質組學研究
加入時間:2012-02-08 10:37:01 當前新聞點擊率:4341
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從而控制人體外表性狀的表達。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施和推進,生命科學研究已進入了后基因組時代。因此,蛋白質組學研究自然成了焦點。——普朗醫療器械公司2月8日訊 在這個時代,生命科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是功能基因組學,包括結構基因組研究和蛋白質組研究等。盡管現在已有多個物種的基因組被測序,但在這些基因組中通常有一半以上基因的功能是未知的。目前功能基因組中所采用的策略,如基因芯片、基因表達序列分析(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 SAGE)、酶標儀分析等,都是從細胞中mRNA的角度來考慮的,其前提是細胞中mRNA的水平反映了蛋白質表達的水平。但事實并不完全如此,從DNA mRNA 蛋白質,存在三個層次的調控,即轉錄水平調控(Transcriptional control ),翻譯水平調控(Translational control),翻譯后水平調控(Post-translational control )。從mRNA角度考慮,實際上僅包括了轉錄水平調控,并不能全面代表蛋白質表達水平。實驗也證明,組織中mRNA豐度與蛋白質豐度的相關性并不好,尤其對于低豐度蛋白質來說,相關性更差。更重要的是,蛋白質復雜的翻譯后修飾、蛋白質的亞細胞定位或遷移、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等則幾乎無法從mRNA水平來判斷。毋庸置疑,蛋白質是生理功能的執行者,是生命現象的直接體現者,對蛋白質結構和功能的研究將直接闡明生命在生理或病理條件下的變化機制。 蛋白質本身的存在形式和活動規律,如翻譯后修飾、蛋白質間相互作用以及蛋白質構象等問題,仍依賴于直接對蛋白質的研究來解決。通過體外診斷試劑研究雖然蛋白質的可變性和多樣性等特殊性質導致了蛋白質研究技術遠遠比核酸技術要復雜和困難得多,但正是這些特性參與和影響著整個生命過程的存在形式和活動規律,如翻譯后修飾、蛋白質間相互作用以及蛋白質構象等問題,仍依賴于直接對蛋白質的研究來解決。雖然蛋白質的可變性和多樣性等特殊性質導致了蛋白質研究技術遠遠比核酸技術要復雜和困難得多,但正是這些特性參與和影響著整個生命過程。 文章來源--普朗醫療器械網網編發表,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