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免檢驗工作站,酶標儀等醫療器械為我們的食品安全保駕護航
加入時間:2012-02-08 10:57:49 當前新聞點擊率:4451
普朗醫療器械網2月8日訊--鹽被稱為“百味之王”,它是我們每天都無法離開的調味伴侶。然而,近日一則“農藥殘渣鹽流向餐桌”的新聞,引起社會廣泛討論。在這起發生在安徽省阜陽市的鹽業大案中,多達1.4萬噸用農藥廢渣制成的工業鹽流入食鹽市場,部分可能已經登上百姓餐桌。甚至有人評價稱,“農藥殘渣鹽”的出現,用酶免檢驗工作站可以檢測出來,如同在老百姓食品安全的傷口上“撒了把鹽”。更可怕的是,這種相當于奶業制品中“三聚氰胺”的“廢渣鹽”,竟然隱藏了一年半才被發現。新聞天天在報道,為什么這樣的食品安全問題卻一直屢禁不止呢??
我們回顧一下時間的始末:2011年,安徽阜陽鹽業和公安部門在公路上截獲18噸工業私鹽。于是順藤摸瓜,竟發現江蘇“海天鹽化”公司自2009年9月至2011年3月,短短1年半時間,以每噸10元的價格,從專門生產農藥“草甘膦”的某化工公司收購農藥殘渣,通過清洗、烘干生產出“農藥廢渣鹽”共1.4萬噸,再偽裝成“元明粉”銷售,并可能已流入全國12個省市鹽業市場。據調查,整個流通環節中,不法商人以每噸10元購得原料,生產成本約每噸100元;然后以每噸350—400元賣給私鹽批發商;批發商再以每噸700元轉給不法糧油店;最后糧油店以每噸1400元賣給小商販,主要用于制作燒餅、馓子等食品。食品廠一般都需要配備酶標儀,酶標檢驗工作站等醫療器械。
據了解,我國當前大宗販銷不合格食鹽、工業鹽和三無鹽產品充當食鹽銷售的問題比較突出。僅在2011年,安徽省就查獲各類涉鹽違法案件1914件,查獲各類違法鹽產品947噸。對此,江蘇省鹽務管理局鹽政法制處處長丁如明表示,以往工業鹽中絕大部分為海水制鹽和井礦鹽,雖然在重金屬等衛生指標方面達不到食鹽的要求,但食用后尚不至危及健康和生命。但現在部分工業鹽的外觀與食鹽相似,卻含有一定量的有毒有害物質,食品中的有害物質一般可用酶免檢驗工作站檢測出來,流入食鹽市場危害可想而知。所以食品廠家在生產過程中是必須用到一些類似酶標儀一類的檢驗科醫療器械的,這樣才能確保食品安全的監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