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朗醫療器械訊:心臟起搏器前景良好,質量亟待提高
加入時間:2012-02-09 09:31:11 當前新聞點擊率:4553
之前,普朗醫療小編為大家介紹了一下我國目前心臟病患者使用心臟起搏器的狀況和原因分析,就現階段,我國還有大部分患者是因為經濟原因而未能裝上心臟起搏器;同時,我國的醫療器械廠家也亟待技術的進步和努力創新、提高產品的質量,從而為我國心臟病患者造福。 回望心臟起搏器的發展史,從1960年世界上第一臺植入式起搏器發明至今,已有近50年。2011年9月27日,植入式心臟起搏器的發明者之一,美國人威爾森-格雷特巴奇(Wilson Greatbatch)在紐約州水牛城(Buffalo)與世長辭,享年92歲。在這短短50年間,起搏器技術飛速發展,從最初解決心動過緩,到目前抗心律失常(ICD)及糾正心衰(CRT),起搏器的概念已煥然一新。
盡管心臟起搏器是心臟過緩病人不可或缺的產品,但因產品技術門檻較高,據記者了解,目前國內心臟起搏器的市場空間約20億元,完全被國外產品壟斷,未來,隨著醫保報銷比例增長,預計2015年的市場需求將達到40萬個,市場空間有望擴充至120億元。
另據中商情報網數據顯示,2011年1~11月,我國心臟起搏器的進口量為6.08萬個,同比增長2.5 %;進口金額達8398.64萬美元,同比增長12.9 %。由此核算,2011年1~11月,我國心臟起搏器的進口平均價格為1380.58 美元/個。
換句話說,我國心臟起搏器的進口數量在穩步增長的同時,價格增速明顯高于數量增速。這呼喚國產心臟起搏器迅速擴大生產規模和提升產品質量。
“很多患者可能對安裝起搏器感到擔憂,其實安裝起搏器很安全。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心內科從1981年開始實施心臟起搏器手術,每年安裝數量超過50例,技術非常成熟。”羅義表示。
據羅義介紹,植入心臟起搏器在當今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小手術,在國內大多數三甲醫院,經過培訓的醫生,均可在手術室或心導管室進行,大約需要1小時。該過程只需極少的局部麻醉,這意味著患者將是清醒的,可以放松地接受手術。
心臟起搏器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即脈沖發生器和電極導線。脈沖發生器按照醫生設定的頻率定時發放刺激脈沖,代替竇房結。電極導線通過靜脈送入右心室,另一端與脈沖發生器相連,使起搏器隨時都知道心室有沒有自身的電活動(醫學上稱之為感知功能)。手術通常在鎖骨下方的上胸部切開一個橫切口,將起搏器的電極導線通過鎖骨下的靜脈進入心臟。醫生通過電視熒光屏(一種X光監視裝置)的指示將起搏器電極的前端固定在心腔內的特定部位。下一步是將一個小巧的脈沖發生器(即起搏器)與電極導線連接,將起搏器放入切口內的皮膚下,最后將皮膚縫合,關閉切口。就診時,醫生會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起搏器安裝。一般單心腔心臟起搏器使用壽命為8~10年,雙心腔的使用壽命為6~8年。
起搏器的類型比較多,目前在國內也有較多公司在銷售,比較知名的是美國美敦力、圣猶達和德國百多力生產的起搏器。目前,單腔起搏器安裝下來大概需2.5萬元,雙腔起搏器大概在4.5萬元左右,功能較為先進的每臺則需要6萬~7萬萬元甚至10萬~20萬元。
而國產產品在同等檔次上,價格應該至少比進口產品低1/3。另據了解,我國西安交通大學和中國科技大學等高校電子技術科研人員在幾年前已成功開發出國產化ASIC微處理器集成電路新產品,將其安裝在起搏器上就能發揮糾正異常心率的效果。據說這樣的國產化ASIC集成塊每塊成本只有500元人民幣,如果全部實行國產化(前提是必須實行規模化生產),再加上起搏器的硬件部分和長壽電池等配套元器件產品,估計每只國產起搏器的成本可控制在2000元人民幣以內,售價可在3000~4000元人民幣。這種價位的起搏器產品肯定在市場上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盡管市場前景被看好,但由于技術落后和銷售網絡不成熟,以及公眾對高端醫療器械產品“進口好”認識的形成,勢單力薄的國產心臟起搏器要突破市場仍是個不小的難題,不過,隨著更有力的資本和企業的進入,這一情況也許會有所好轉。
美向印捐二手心臟起搏器
據外電報道,在印度有很多人因無力承擔高昂藥費面臨無錢治病而悲慘死亡的窘境,比如心臟病患者,他們迫切需要心臟起搏器或冠狀動脈支架來延續生命,但這些醫療器械動輒十幾萬盧比,對印度的窮人來說實在不敢奢望。這個時候,美國人出現了,他們向印度人提供醫療器器,給印度人送去希望,只不過這些醫療器材大部分是死去的美國人留下的,比如心臟起搏器,就是從死人體內取出來的。給人以幫助,卻讓人尷尬,美國人的慈善在印度人之間引發爭議。
據統計,在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間,共有120個起搏器從過世的美國心臟病患者體內取出,消毒后捐贈給印度醫院。在這些起搏器中,目前有60個使用壽命在3年以上,其中有7個因為電池腐爛被棄,其他53個則已經利用,植入到印度病人體內。
盡管市場前景被看好,但由于技術落后和銷售網絡不成熟,以及公眾對高端醫療產品“進口好”認識的形成,勢單力薄的國產心臟起搏器要突破市場仍是個不小的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