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醫療動態
>
高敏C反應蛋白(圖)如何判斷由胃腸道引起的心肌梗死
高敏C反應蛋白(圖)如何判斷由胃腸道引起的心肌梗死
加入時間:2012-02-14 10:16:25 當前新聞點擊率:5161
心肌類疾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導致心肌梗死的原因也有很多。在發生時的征兆也是不一樣的,最新通過高敏C反應蛋白診斷發現,可以通過胃腸來判斷是否有發生心肌梗死。不久前,一位78歲高齡的老人因惡心、嘔吐,同時伴有右上腹疼痛而被送醫院急診。由于他過去有慢性胃腸炎,家屬就將其送到腸道門診就診。醫生發現病人右上腹疼痛,通過醫療器械大便化驗及血常規無異常,但有心率快、血壓低等循環衰竭的表現,這些癥狀難以用胃腸炎來解釋,進一步做心電圖檢查,結果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所幸搶救及時,病人才轉危為安。
目前正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因此,向讀者介紹特殊類型心肌梗死的確有必要。
許多人都知道心肌梗死的特征是心前區劇烈絞痛,持續時間長,含服硝酸甘油等藥物不能緩解,病人大汗淋
漓并有死亡恐懼感,但對以胃腸道癥狀為主的急性心肌梗死卻知者不多。這種不典型的心肌梗死在臨床上稱為“
胃腸型急性心肌梗死”,約占急性心肌梗死的5.23%,上面所述的病例就是典型的胃腸型急性心肌梗死。
為什么急性心肌梗死會以胃腸道癥狀為主、無心前區絞痛呢?因為胃腸型急性心肌梗死多是心臟下壁的心肌
梗死,由于心臟下壁貼近膈肌,發生急性心肌梗死時使膈神經受刺激而出現胃腸道癥狀,表現為惡心、嘔吐,還
可以引起腸系膜動脈供血不足導致腹痛等,刺激迷走神經時還會使病人產生上腹疼痛,掩蓋了心前區疼痛。這種
以“胃腸道癥狀”為主的不典型病人很容易被誤診為急腹癥或胃腸炎而延誤搶救時機。
因此在臨床上如遇到原因不明的惡心、嘔吐、上腹疼痛等消化道癥狀,又難以用腸胃或膽道疼痛解釋的病人
,特別是老年人或過去有冠心病心絞痛病史的病人,應特別警惕胃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最簡單的鑒別方法
就是做心電圖檢查,若發現異常的Q波及ST段抬高等異常表現,就可以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而迅速進行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