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標儀研究顯示人源單克隆抗體臨床應用廣泛
加入時間:2012-02-21 11:32:01 當前新聞點擊率:6294
大家都知道,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對于人體健康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然而通過酶標儀研究,在人體免疫中起到關鍵作用的是抗體,它能夠消滅外來細菌和病毒,從而減少對人體的傷害。目前一項研究顯示,小鼠的單克隆抗體蛋白應用于人體后,作為抗原能引起人的免疫應答,大大降低其生物活性,并可能導致變態反應。 因此人源單克隆抗體在臨床治療上有廣泛應用前景,引起人們的普遍興趣。但是人單克隆抗體制備存在許多技術上和倫理上的障礙,如人雜交瘤細胞系不穩定,有些抗原不能對人進行人工免疫,人B細胞只能從外周血中分離而無法從脾臟取得等。盡管如此,一些人源單克隆抗體已經獲得,技術上也在逐步完善起來。 人的瘤細胞株U—266常用來與人外周血B細胞融合以獲得人源單克隆抗體。通過體外診斷試劑研究,另一些淋巴母細胞抹(LCL)則來源于EB病毒轉化的淋巴細胞,如GMl500,W1—L2和ARH77等也用于雜交瘤細胞的制備。這些細胞系表現ED病毒核抗原(EBNA)陽性,且形成的雜交瘤細胞抗體的分泌水平不高。 獲得人單克隆抗體的另一方法是用EBV直接轉化某些抗體分泌細胞,使之成為“不死”的細胞在體外培養。EBV感染人B細胞后,病毒基因插入人B細胞基因組中,有1%的細胞轉化為“不死”的細胞。B細胞轉化可通過“病毒驅動”和“細胞驅動”兩種方法獲得。前者是將B細胞與分泌EBV的B95—8細胞系一同培養,后者則是與EBNA陽性的LCL細胞一同培養。“細胞驅動”轉化的B細胞比較穩定,抗體分泌能力也較強。 人淋巴母細胞系和人雜交瘤細胞較難獲得,人單克隆抗體也可以通過異源雜文的辦法制備,即將EBV轉化的B細胞與小鼠骨髓瘤細胞融合,將獲得的異源雜交瘤細胞再與免疫后的B細胞融合,得到人單克隆抗體分泌細胞,不產生自身免疫球蛋白,EBVA也是陰性。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