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器械領域設備維修整改勢在必行
加入時間:2012-02-27 09:35:00 當前新聞點擊率:4816
隨著國家對醫療行業的逐步重視,不少醫院都開始進購和使用大型的醫療器械。這就導致一個問題的發生大型醫療設備購買的時候費用高,此后不斷產生的高昂維修費用又是一個“無底洞”,已成為一些醫院巨大的經濟包袱。山東政協委員丁新甫在山東省兩會上建議,應打破大型醫療設備廠商維修服務技術壟斷。
據丁新甫介紹,近年來,醫院對醫療儀器的應用越來越普遍,特別是大型高端醫療設備不斷普及,使每一個
醫療單位必須面對醫療設備維修的難題。國內大約近70%的大型醫療設備從銷售到售后服務均被美國、德國、日
本、荷蘭等跨國公司壟斷。體現在技術和耗材上的這種壟斷直接導致市場競爭不充分,價格虛高。為了追求更高
的利潤,生產廠家從提供維修的配件中賺取高額差價成為主要盈利手段,售后服務提供商實際上變成了醫療設備
配件銷售商。
“小故障大維修、沒有修只有換”是生產廠家慣用的手段,廠家技術人員不愿意窮究故障點,只愿意通過更
換原件的方式進行簡單化處理。其配件價格之高、維修費之高令人咋舌,醫院難以接受,卻又不得不接受。
據對山東菏澤一家醫院的調查,目前的醫療設備廠家售后保質期一般都是一年,之后的維修有全保、技術保
和單次維修3種情況。廠家對幾種設備的維修報價如下:美國產64排VCT,一年全保38萬元,一年技術保15萬元,
單次人工費3.1萬元;美國產單排CT一年全保30萬元,一年技術保13.6萬元,單次人工費1.1萬元……由于目前國
家沒有一個大致統一的定價標準,基本上由醫院和廠家談判,最后還是廠家說了算。
丁新甫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應采取措施,對大型醫療設備生產廠家售后服務環節進行嚴格的監督管理。充分
引入競爭機制,強化國內維修、研究、培訓體系,逐步培育第三方國內維修服務商,提高自身技術實力,以形成
對生產廠家有效制衡的力量,徹底打消目前生產廠家舍我其誰的優越感和壟斷局面。此外,國家還應制訂醫療維
修服務大致統一的收費標準和配件收費標準,并加強輿論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