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聚焦醫改,整改艱難前行醫療器械有信心
加入時間:2012-03-09 08:54:02 當前新聞點擊率:4861
中國醫療這塊,相比歐洲一些國家要落后很多。醫療制度這塊一直都沒有很好的完善起來,近年來國家加大了醫療改革的力度,包括私立、公立醫院,醫療器械等。而相比之下,公立醫院改革力道卻稍顯不足。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臨沂市人民醫院院長尹傳貴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指出,公立醫院改革目前還沒有顯現出很大的成效,尤其在政府投入、醫院回歸公益性以及建立現代醫院制度、執行監督等方面都尚待突破。
在體制層面,中國衛生主管部門目前既是公立醫院的行政監督者,又是公立醫院的資產管理者以及公立醫院的經營者。全國人大代表、天士力集團董事長閆希軍認為,公立醫院缺乏自主經營的決策權,醫生依附于醫院,不利于實現社會醫療資源的有效利用。
閆希軍說,從所有者角度看,公立醫院法人治理制度的缺位難以保證醫療資源的有效利用;從經營者角度看,由于責、權、利不統一,難以發揮公立醫院院長的經營管理才能;從醫護人員角度看,非市場化的薪酬體系難以體現技術和服務價值;從社會角度看,醫療資源處于壟斷,不能向社會其他醫療機構釋放。
中央決策層已經意識到,當前醫改面臨一些較為突出的矛盾和問題,特別是體制性、結構性等深層次矛盾尚未解決。進而,國務院在研究部署“十二五”深化醫改工作時明確提出,要積極推進公立醫院改革,深化補償機制改革,破除“以藥養醫”機制,推進醫藥分開、管辦分開。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規范診療行為,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
目前,破除“以藥補醫”相關措施已由300個試點縣先行推開,對于“摸著石頭過河”的方式,尹傳貴認為,實際上改革是有共性的。這位醫院院長表示,政府應加大投入,醫院經過合理測算,調整醫療服務價格,以應對取消藥品加成之后可能出現的資金緊張局面,同時,醫院加強對自身管理。他并不贊成把公立醫院完全推給社會。
具經濟學背景的專家則建言,公立醫院改革應遵循市場規律,政府只要制定強制信息披露規則就可以,信息披露有利于聲譽機制的建立。在一個競爭充分的市場上,患者實際擁有的選擇權就是最為有效也最為嚴厲的獎懲機制。
閆希軍提出“三權分離”的建議。他認為,公立醫院管辦不分不利于公立醫院自身發展,應通過公立醫院所有權、經營權和醫師執業權分離有效推進醫療改革。
需看到,無論走哪條路徑,公立醫院改革的目標都是解決老百姓看病難和貴。2012年中國醫改面臨攻堅,這場匯聚著中國各界智慧的改革,其成效將接受民眾考驗。
本文由醫用設備公司網編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