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功能儀-凝血檢測助力出血性疾病準確診斷
加入時間:2022-10-20 10:45:26 當前新聞點擊率:1269
標簽:凝血功能儀
在全球人口老齡化加劇的背景下,包括心血管疾病在內的血栓與止血性疾病發病率居高不下。作為實驗室臨檢的三大醫用設備之一,凝血功能儀能夠為出血與血栓性疾病臨床診療提供重要依據,其醫學價值日益凸顯,臨床對于凝血功能儀的質量與效率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凝血功能儀檢測:助力出血性疾病準確診斷 凝血功能儀檢測不僅為心血管病抗栓用藥安全提供指導,在出血性疾病的診斷上也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對出血性疾病進行準確診斷需綜合患者的出血史、家族史、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進行整體判斷。 實驗室檢查主要包括止凝血初篩檢測、血小板功能檢測、凝血因子缺乏的特殊試驗、凝血因子抑制物分析等。其中,止凝血初篩檢測主要包括凝血四項——凝血酶原時間(PT)、部分激活的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纖維蛋白原(FIB),凝血四項指標可助力臨床判斷可能發生的疾病種類。 隨著凝血功能儀檢測項目的日益豐富和檢測樣本量的劇增,實驗室迫切需要在短時間內提供更可靠的凝血檢測結果,從而為臨床提供更快速、全面的診療依據。如何在保障凝血檢測準確性的同時,進一步提升檢測效率成為實驗室亟待突破的瓶頸。 選擇合適的凝血功能儀是關鍵之一。現行的凝血功能儀檢測方法分為生物學方法、生物化學方法及免疫學方法等,其中生物學方法即檢測凝血四項采用的凝固法,這類方法又進一步分為電流法、光學法及磁珠法。 電流法因靈敏性及重復性欠佳已鮮少使用;磁珠法較可避免脂血影響,但其檢測速度較慢、檢測成本較高;光學法雖易受標本性狀干擾,但其具有靈敏度高、儀器結構簡單、易于自動化等優勢,已成為了業內的主流技術方法,普朗醫療凝血功能儀采用的便是光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