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藥、假醫用設備事件頻發,廣告銷售需把關
加入時間:2012-04-28 13:49:08 當前新聞點擊率:4393
最近醫藥、醫療器械造假事件頻發,但從北京海淀區法院了解到的醫療器械公司犯罪事件顯示,2010年至2012年,海淀院共受理審查批捕生產銷售假藥犯罪案44件55人。海淀區檢察院辦案檢察官告訴記者,為達到欺騙消費者的目的,犯罪分子甚至偽造國家藥品準字批號行騙,并建議相關部門在藥品的廣告發布以及銷售環節加強監管。
互聯網宣傳假藥已成新趨勢
海淀區檢察院調研發現,在銷售假藥過程中,犯罪分子多為團伙作案,進貨、包 裝、銷售、運輸等環節均有專人負責,有的甚至委托快遞公司送貨,形成了完整的制 作、銷售產業鏈。
據辦案檢察官介紹,犯罪分子往往利用消費者對權威機構或者專家的信任和追捧 實施犯罪。“他們有的在藥品包裝上偽造成家名稱,有的在郵寄藥品包裝內夾帶蓋有 藥物研究院財務專用章的門診收費單,有的偽造權威部門出具的鑒定書甚至偽造國家 藥品準字批號從而達到欺騙消費者的目的。”
據悉,假藥銷售的手段也在不斷翻新,利用互聯網宣傳假藥已經成為一種新的趨 勢。犯罪分子充分利用互聯網媒介,對藥品的療效和功能做虛假承諾和宣傳,有的甚 至建立專門的網站推銷假藥。
藥品監督管理體制不完善致案件高發
據辦案檢察官介紹,制售假藥案高發的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假藥成本低、利潤大。 “花幾元甚至更低的價格就能購進一批劣質的藥品或者半成藥品,稍微加工后貼上標 簽就搖身一變變成了少則幾百、多則上千的靈丹妙藥,價格翻了幾十倍。”
此外,現行藥品監督管理體制不完善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目前,我國藥品監 督管理部門對藥品生產、流通、銷售環節的監督力度較弱,執行力低下,導致市面上 假藥橫行,難以發現,受害者眾多。
檢察官建議:多政府部門應嚴把廣告、銷售關
針對目前制售假藥案高發的態勢,檢察官建議藥品監督部門和藥品廣告管理部門 要嚴把藥品廣告的審核發布關。“建議開展互聯網等媒體發布違法藥品廣告的專項檢 查活動,對沒有取得《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或《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 證書》擅自從事互聯網藥品信息和交易服務的行為嚴厲查處,發現案件線索及時移送 到公安機關或司法機關。”
“郵政部門要重點打擊通過郵政及快遞渠道制售假藥的犯罪團伙,徹底摧毀犯罪 分子利用郵政信箱和快遞服務建立的假藥銷售網絡,依法追究犯罪分子的法律責任。 ”海淀檢察官針對遏制假藥銷售渠道建議道。
文章來源--普朗醫療器械網網編發表,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