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器械維護和休息是門技術活
加入時間:2012-05-14 16:46:14 當前新聞點擊率:4577
想學好醫技并非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然而對于醫技精湛的醫生來說,他們也有苦惱的時候。最令他們犯難的就是現在的醫療器械技術越來越高,設備越來越先進,很多醫生對于新型醫療器械的使用不熟練,對其基本的一些原理知識也不甚了解,這就導致了一旦醫療設備出現問題,醫生就手足無措。 因此,從事醫療器械的維護和修理,也就成了一門要求非常高的技術。徐明智正是這樣一位從事醫療設備維護的工程師。 學成歸來 回報部隊顯忠誠 “非典”一役后,徐明智覺得自己在大學里所學的知識已經跟不上快速更新的醫療設備維修需要了,于是,他決定再次回學校給自己充電。 據醫療器械網介紹稱,2004年9月,徐明智考取了母校的碩士研究生。在進修碩士的3年時間里,徐明智將研究方向定在了智能儀器上,期間,他大量地閱讀中外設備研發論著,順利地完成了《兒童血鉛測量儀的研究》這一課題。每到假期,他都會回到醫院,維護血透機、CT機等醫療設備,為醫院節約了近3萬元的維修資金。 2007年,徐明智完成了碩士研究生的學業。這時,很多公司都聘請他前去就職,并提出了更優厚的待遇,但徐明智還是回到了部隊、回到了醫院。說到當時的情況,徐明智很平靜地說:“要說沒想過走是騙人的,我也有家,誰不想讓妻兒過得更好呢?可我是一名軍人,部隊培養了我,醫院給了我學有所用的機會,我是醫院的一員,作為一個軍人,不能只想著自己。” 學成歸來后,徐明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自己新學到的知識付諸到實踐中去。4個月中,他共維修了400多臺醫療設備;為了能提高臨床科室對醫療設備的使用效率,不分設備大小,他親自編寫授課教材,還多次組織授課;為了提高本科室對設備的維護水平,他還組織科室里的其他同事一起學習,將自己的所學所悟全部教授給他們。 有人問他,你們同在一個科室工作,你教會了他們,就不怕他們來和你競爭嗎,這不是教會了徒弟要餓死師傅嗎?可徐明智不這么想,他是這樣說的:把自己所學的知識教授給同事,一來可以提高對醫療設備的維護率,二來自己也可以抽出時間來做研究,開辟新的路線,以后就不用依賴那些外國的廠家。徐明智說:“希望有一天我國能研究出比國外更好的設備,現在自己多掌握點資料,多為國內醫療事業做點貢獻”。 精益求精 恪盡職責守“防線” 帶著科室的同事,徐明智每周要對醫院里所有設備進行三次例行檢查,并做常規維護。除此之外,徐明智在設備出現問題時隨叫隨到,不分時間,不分天氣,不管是檢測設備,還是手術設備在工作時出現異常跡象,他一定都會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檢查、維修。 2008年7月20日,醫院為一名患者做膽囊切除手術。就在手術接近尾聲時,切除器械愛博高頻電刀(是一種不需要開腹只在患者的腹部打孔就可以進行手術治療的醫療設備)突然出現故障。雖然對正進行的手術沒有太大的影響,但如果第二天一旦還有需要時用這臺設備的患者,在設備不能正常使用的情況下,就得做開腹手術了,如此一來,患者不僅要承擔更大的手術風險,身體遭受的損害也將比使用電刀大的多。 在這樣的情況下,徐明智立即將這臺機器臨時換了下來,并開始研究設備說明、上網查閱資料、翻看文獻,加班將這臺手術設備維修完畢,并趕在第二天就送回了手術室,保證了其他患者順利手術。 徐明智說,雖然作為一個醫療器械維護人員,不用直接面對患者,但“臨床無小事”,醫療設備作為患者治療中一個必不可少的工具,一旦出現了問題,就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帶來不可挽回的后果。要當好一名“手術室外的主刀醫生”,就一定要做到精益求精,一定要守好自己的這道“防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