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醫療器械多依靠進口,成為看病貴的一個因素
加入時間:2012-08-21 10:17:28 當前新聞點擊率:4280
普朗醫療器械網資訊:目前看病貴已經成為常常被人們詬病的一個問題,人們通常把這歸結到藥物太貴上,其實醫療器械診斷費用昂貴這一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在醫院里,除了輸液皮管、注射器等一次性耗材外,目前各大醫院的大型醫療設備均采用進口高端產品,這類醫療器械的采購費用通常都是驚人的,醫院為賺回成本自然會提高診斷的成本。其實這與人們崇洋的心理也有著很大的關系,總覺得國外的高端醫療設備診斷更安心。一時間中國的高端醫療器械被洋貨所壟斷。
王國強指出,進口的重大儀器設備占據了國內的醫療市場,醫療儀器的國產化率很低。雖然已經實行的基本藥物制度旨在把藥價降下來,但不能把解決看病貴的問題全押在這上邊,這不全面。
王國強認為,所謂的看病貴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藥貴,一個是檢查貴,檢查貴主要是儀器設備貴。“這是花了高價、貸款買回來的,這些設備存在損耗、還貸等問題,從而診斷費用、檢查費用也相應地會高。”
在醫療領域,有這樣一個比喻:“左手是藥品,右手是器械”。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透露,如今在國家多次政策調整之下,醫院在藥品銷售上開始變得謹慎起來,“以藥養醫”表面上不再轟轟烈烈。然而,“以械創收”卻方興未艾。這叫做:“左手力不足,右手發大力”。而價格不菲的進口高端醫療器械更是成了醫院的創收重要渠道。
據業內人士介紹,像用于早期癌癥、心血管疾病檢查的PET機,全球只有美國GE、飛利浦等三家企業可以生產(我國東軟集團在2009年也研制出來并出口美國,但由于暫時沒有通過國內許可,未能投放國內市場),處于絕對壟斷地位,在定價上具有絕對的控制權,造成價格昂貴,在我國市場價格高達3500萬元一臺,每做一次掃描就1萬元。
應該說,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還是較快的,但在企業眾多龐大數據的背后,卻隱藏著我國醫療器械生產和科技水平低下的一面。
我國醫療器械缺乏新品開發投入資金。在國外,醫療器械新品開發投入的資金一般要占到銷售額的10%左右,而我國的醫療器械企業新品開發資金只占銷售額的1%左右,由于很多企業長期來狀態低迷,生產不景氣,因此連這個比例都難以保證。
針對我國情況,從保護和發展民族醫療器械產業的角度出發,建議包括醫療衛生部門在內的相關部門對國產醫療器械多一分信任,多一份支持,從而讓國產醫療器械產業沖出被“洋貨”緊逼而越縮越小的“防區”,讓國產醫療器械尤其是高端國產醫療器械走進我國醫院,以有利于解決百姓看病貴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