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器械--美瞳市場逐漸走向規范化,新規出臺起關鍵作用
加入時間:2012-11-12 14:57:06 當前新聞點擊率:3855
【普朗醫療】訊 我們知道,如今市場上銷售火爆的美瞳深受年輕人士的鐘愛。即便美瞳屬于醫療器械監管范圍,對年輕人的購買欲也好似未造成太明顯的影響。而除了納入監管范圍,今年國家藥監部門還加強了對隱形眼鏡市場的規范化管理,并且還根據市場情況出臺了一系列的新舉措,使得如今的隱形眼鏡市場逐漸向法制化、文明化、規范化發展。 一、隱形眼鏡納入了醫療監管范圍。今年4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將裝飾性彩色平光隱形眼鏡納 入了醫療監管范圍,并啟動了隱形眼鏡市場的專項檢查。隨著我國對隱形眼鏡監管力度地加大,其市場格 局將發生巨大的變化。同時隨著市場監管力度地加大,消費者對彩色平光隱形眼鏡的認識會逐步提高,這 勢必會淘汰一部分不規范的商家和產品,騰出一部分市場空間。這對知名品牌來說,是一次重新瓜分市場 的機會。 二、引入隱形眼鏡行業準入制度。如杭州推出了新的《角膜接觸鏡驗配(零售)企業現場檢查標準(試行 )》版本。規定銷售隱形眼鏡及護理液的零售企業符合以下六項規定才準入市場:對初次配鏡者,應索取最 近半年內眼科醫生的驗光處方,或將眼科醫生的檢查記錄及是否適合配戴角膜接觸鏡的意見登記在冊,并 保存二年以上;應至少配備1名中專以上學歷或初級以上職稱的眼視光學、視光與配鏡專業、眼科學和光學 儀器專業的人員;至少配備1名中級以上(含中級)取得勞動部門資質認可的驗光員;應配備相應的驗配設備, 至少應包括:視力表、檢眼鏡、鏡片箱、電腦驗光儀或綜合驗光儀、角膜曲率計和裂隙燈顯微鏡等;有嚴格 的驗配管理規范并有使用產品銷售跟蹤記錄;對所有配戴者建立檔案(包括配戴者編號、姓名、性別、年齡 、驗配日期、驗配機構、驗配人員、產品名稱、規格等),保存驗配記錄、復查記錄;經營場地總面積不低 于40平方米,設置有隱形眼鏡專用柜臺、檢查室、驗光室和配戴室(包括洗手池、烘手器和紫外線消毒燈) ,各室之間應有明顯區域劃分和標識,并有良好的環境及衛生條件,配戴器具專人專用,不得混合使用。 這兩項新規的出臺,從法律制度上最大的防范了隱形眼鏡市場的風險,規范了行業行為,保障市場真 正能施惠于消費者。 隱形眼鏡是一種集視學功能和時尚單品于一身的醫學產品,它之所以受到很多人的喜愛,主要是它有 自身的絕對優勢,但它同時對衛生的要求也很高,因為眼睛畢竟是個敏感的器官,隱形眼鏡的新規定為市 場規范起到一定的作用。目前,這一規定已經推出多月。隱形眼鏡市場又呈現什么樣的狀況呢? 裝飾性彩色平光隱形眼鏡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瞳眼鏡,就拿美瞳舉例說明。根據規定,現在經營美瞳 時一定先要取得這類產品的《醫療器械經營企業許可證》,在進貨時還要索取保留產品的《醫療器械生產 企業許可證》和《醫療器械注冊證》,沒有取得許可的不允許經營。這一規定的出臺,一方面保證了隱形 眼鏡產品的質量與安全,另一方面也保護了消費者的利益,減小了市場風險。同時美瞳也出現了一種新的 市場格局:山寨版美瞳不再暢銷,正品的美瞳產品主導市場。美瞳的市場競爭呈現新的層面:美瞳品牌的 斗爭更加的突出,更多新的美瞳品牌加入了傳統美瞳品牌的斗爭當中。對于消費者來說,這也是不錯的局 面,更多的品牌意味著更多的選擇,更容易找到適合自己的美瞳產品。政策的扶持使供求雙方互利。而對 于其它光學隱形眼鏡,相信在這一新規的保護下,鬧得沸沸揚揚的博士倫隱形眼鏡事件不會再發生。同時 ,符合規定的,質量有保障的非大牌隱形眼鏡產品也能逐步打開市場,站穩腳跟。 總之,隱形眼鏡是風險程度較高的特殊產品,國家只有對在其生產與經營流通等的各個環節實施嚴格 的醫療器械生產許可、準入制度,才能真正杜絕產品市場良莠不齊,從業人員素質參差的現象,并從根本 上解決隱形眼鏡的質量問題,消費者投訴問題。市場的規范要靠產供求和政府行為的全力支持來推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