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底整頓醫療器械采購市場,打擊“投標專業戶”
加入時間:2012-12-19 09:56:04 當前新聞點擊率:5951
普朗醫療器械網資訊:賄賂在我國似乎一直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幾乎各地都領域都有這個現象發生。在醫療器械市場也是如此,在近年開展的整紀行動中,已有不少醫院管理層領導紛紛落馬。同時在醫療器械市場還存在這樣一個現象,不少醫療器械政府招標采購中的投標人席位,越來越多地被醫療器械經銷商占據,而很多生產企業則躲到了幕后,這就使得出廠后醫療器械的價格就翻了不少,然而最終受害的還是群眾。
自打幾年前個別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因“賄賂門”事件被列入黑名單并退出市場后,投標人的結構就開始發生改變:先是一些國外大公司不再直接出面參與投標。他們盡管在國內設有分公司或辦事處,但還是授權當地經銷商投標,自己僅提供產品、技術支持和售后服務。慢慢地,國內不少醫療器械生產企業也如法炮制,甚至在“自家門口”也要委托當地經銷商投標。尤其是一些已上市或正在申請上市的大型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更不愿在招標采購的“深水”里有閃失。
正是生產企業的“避險”心態,以及利用經銷商的人脈關系及其熟諳當地招標采購運作的想法,促使各地出現了一大批專門鉆營招標采購的“投標專業戶”。
政府采購具有項目金額大、社會責任重、技術能力要求高的特殊性。然而,筆者在招標采購實際中發現,專門鉆營政府采購的“投標專業戶”多數不符合投標企業的相關條件,不僅規模小、注冊資金不實、流動資金不多,且經營醫療器械的時間短,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弱,也往往不具備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設備和專業技術能力,商業信譽和財務會計制度讓人很不放心。
當然也有特殊情況,如一些貨品瑣碎、金額小、利潤薄的采購項目,外地生產企業如果直接參與投標,投標成本可能比項目本身還高,這時可能就需要委托當地經銷企業投標,后者可將分散的小額項目打包投標,從而賺取一定利潤。不過,等到醫療器械政府招標采購實行網上招標后,外地生產企業就可以方便地直接在網上參與投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