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尿液分析儀與鏡檢之間的差異問題
加入時間:2011-12-28 09:01:40 當前新聞點擊率:5194
1、材料與方法 1.1 儀器 桂林華通MA4280KB型11項尿液分析儀,試紙帶為11HK試紙條,批號:200501.17R。 1.2 標本來源 所有標本均來自門診及住院病人的新鮮尿。門診1 712例,住院1 169例,其中男1 306例,女1 575例。 1.3 方法 儀器及試紙使用均嚴格按說明書操作,每天試驗前用標準試劑帶自檢合格,且用上海伊華尿液質控品監測,保證質控合格,質控批號20040906。 2、結果 2.1 尿標 本組2 881例隨機尿標本,鏡檢到RBC或WBC加尿試紙與鏡檢相符合的標本共1 012例,陽性率35.1%。 2.2 WBC項目 鏡檢結果0個/HP~2個/HP和大于100個/HP共853例(29.6%),陽性率高于試紙LEU±~+++627例(21.8%)。 2.3 RBC項目 試紙陰性而鏡檢RBC 3個/HP~50個/HP共254例(8.8%),鏡檢陰性而試紙BLD±~+++共512例(17.8%),尿儀BLD陽性率高于鏡檢RBC。 2.4 BIL項目 11例生化指標明顯異常的住院病人尿分析儀BIL陰性,用改良哈氏濃縮法復檢為陽性。 2.5 PRO檢測 試紙陽性±~+++共325例(11.3%),本組標本共檢出管型31例(1.1%)。 3、討論 尿液分析儀生產廠家普朗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網編發表!媒體間轉載請注明鏈接來源 根據本組2 881例尿檢統計分析,最突出的問題是WBC項目。尿儀檢測陰性而鏡檢卻能見到WBC。原因:我們的病例大多來自女性,臨床上最常見的是女性陰道分泌物對尿樣污染。基于尿試紙LEU測定原理,檢測的是粒細胞。當尿中出現不含顆粒的淋巴或單核細胞,試紙是檢測不出的,只能靠鏡檢。還有部分病例尿試紙陽性而鏡檢卻找不到白細胞,常見原因:女性陰道分泌物上皮細胞的污染,其有類似粒細胞的功能,與試紙上的白細胞模塊發生反應。尿液受甲醛,大量膽紅素,氧化型清潔劑等污染可使試紙LEU產生假陽性。 臨床上尿試紙PRO檢測常見的陽性模式為±~+++。原因:多見于發熱病人,致使腎小球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大,蛋白漏出。試紙對尿中的白蛋白、球蛋白、本周氏蛋白、粘蛋白等都很敏感。高度緩沖的堿性尿或被某些防腐劑污染了的尿標本,均可出現假陽性反應。實踐中含蛋白的尿標本管型檢出率低,與管型在體內形成的環境和機制密不可分。因此,尿中出現多量蛋白質,不一定有管型出現。 尿中BIL測定除了受溫度、浸漬時間、抗壞血酸濃度影響外,還與pH密切相關。 pH對BIL測定結果影響較大,pH 8.2~9.2時檢出靈敏度最高。由于大部分人的尿為酸性(pH5~6),故BIL在尿分析儀上檢出靈敏度太低,不宜在尿分析儀上測定,有必要測定時應調節尿液pH8.4±0.2。 尿液分析作為三大常規檢驗項目之一,為臨床提供許多有價值的診斷信息。但由于受到儀器、試劑等方法、原理及靈敏度影響,加之標本的留取、收集、預處理等諸多環節難以控制,且鏡檢過程繁雜工作量大難以標準化,不可避免存在著假性結果。突出表現在WBC,RBC項目中,鏡檢與尿分析儀結果差異。在新的公認的流式細胞儀未普及之前,顯微鏡檢查不能丟,其與尿分析儀相結合,相互補充為臨床提供真實可信的診斷信息。這就要求我們檢驗人員要更具高度負責的態度,認真對待每一份標本,從各個環節注意質量控制。同時,我們盼望著新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尿檢標準化的儀器早日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