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血凝分析儀檢測的五大抗凝
加入時間:2012-01-13 08:57:24 當前新聞點擊率:5610
普朗醫療器械公司1月13日訊 研究發現,阿昔單抗靜脈給藥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與一次性冠狀動脈給藥的患者相比并無益處。冠狀動脈給藥可降低心力衰竭的發生率。在通過血凝分析儀檢測的結果顯示,7%患者時冠狀動脈內給藥組死亡,而靜脈給藥組為7.6%,兩者無顯著性差異。冠狀動脈內給藥組患者的心衰發生率低于靜脈給藥組。阿昔單抗冠狀動脈內給藥安全且不會顯著增加出血風險。 ISAR-REACT 4研究(隨機雙盲設計)發現,與比伐盧定相比,阿昔單抗與普通肝素聯用未能顯著減少死亡和心臟事件,且嚴重出血率顯著升高。該研究納入1721例非ST段抬高急性心梗(NSTEMI)患者,并將其隨機分入阿昔單抗與普通肝素聯用組或比伐盧定組。研究主要復合終點事件為30天內全因死亡、再發大面積心肌梗死、急診靶血管血運重建或大出血,次要終點為死亡、任何再發心肌梗死或急診靶血管血運重建(療效終點)以及嚴重出血(安全性終點)。結果顯示,阿司單抗與普通肝素聯用組、比伐盧定組的主要終點事件發生率分別為10.9%和11.0%,次要療效終點事件發生率分別為12.8%和13.4%。在安全性方面,與比伐盧定組相比,阿昔單抗與普通肝素聯用組的嚴重出血發生率顯著升高(2.6%對4.6%)。 ADOPT研究(隨機雙盲設計)發現,阿哌沙班治療30天對靜脈血栓栓塞癥(VTE)的預防作用,并不優于伊諾肝素治療1~2周,且顯著增加了出血事件。該研究納入6528例因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呼吸衰竭和感染患者,隨機予以伊諾肝素(40 mg,qd)皮下注射6~14天與阿哌沙班(2.5 mg,bid)口服30天治療,比較兩種治療方法對住院患者發生靜脈血栓栓塞癥(VTE)的預防作用。結果顯示,伊諾肝素與阿哌沙班組的VTE發生率分別為3.1%和2.7%,兩者無顯著性差異。與伊諾肝素組相比,阿哌沙班組的出血發生率顯著較高(0.19%對0.47%)。 TRACER研究(多中心、隨機雙盲設計)發現,與安慰劑相比,Vorapaxar(新型選擇性蛋白酶活化受體-1)未能顯著改善非ST段抬高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預后,且顯著增加了嚴重出血和顱內出血發生率。該研究納入12944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隨機予以Vorapaxar(新型選擇性蛋白酶活化受體-1)或安慰劑治療。Vorapaxar起始負荷量為40 mg,繼而改為2.5 mg/d口服。研究主要終點為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因再發缺血而再次住院和緊急冠狀動脈血運重建。研究隨訪2年結果顯示,Vorapaxar和安慰劑組的主要終點事件發生率分別為18.5%和19.9%。在安全性方面,與安慰劑相比,Vorapaxar組的GUSTO中重度出血事件(5.2%對7.2%)和顱內出血事件(0.24%對1.07%)顯著增加。 ATLAS ACS 2-TIMI研究(隨機雙盲設計)發現,與安慰劑相比,利伐沙班(2.5 mg,bid)用于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住院患者,顯著降低了死亡、心臟病發作和卒中發生率;同時顯著升高了與冠狀動脈搭橋無關的嚴重出血發生率和顱內出血率,相關致死性出血發生率與安慰劑相當。該研究納入15526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住院患者,隨機給予利伐沙班2.5 mg(bid)、5 mg(bid)或安慰劑治療。研究主要終點為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或卒中復合事件。所有受試者均接受了小劑量阿司匹林和(或)噻吩吡啶類藥物治療。結果顯示,與安慰劑相比,利伐沙班顯著降低了主要終點事件發生率(10.7%對8.9%),同時顯著升高了與冠狀動脈搭橋無關的嚴重出血發生率(0.6%對2.1%)和顱內出血率(0.2%對0.6%),相關致死性出血發生率無明顯增加(0.2%對0.3%)。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