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器械網研究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相關性
加入時間:2012-04-06 10:40:28 當前新聞點擊率:5206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慢性活動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 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通過醫療器械網的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和發病率與社會經濟水平,人口密集程度,公共衛生條件以及水源供應有較密切的關系。通過醫用設備研究雖然說其發病率各個國家不同,甚至同一國家的各個地區也不相同,但是其已經感染了世界范圍內一半以上的人口。 也有報道指出,Hp的感染有明顯的季節分布特征,以7~8月份為高峰。在亞洲地區,中國內地、中國香港、越南、印度等少年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分別60%、50%、40%、70%.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檢標本中Hp檢出率可達80%~90%,而消化性潰瘍患者更高,可達95%以上,甚至接近100%.胃癌由于局部上皮細胞已發生異化,因此檢出率高低報道不一。在自然人群中初出生的新生兒血清中抗Hp-IgG水平很高,接近成人水平,可能從母體獲得被動免疫抗體之故。半年后迅速下降。在我國及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中陽性率待降至10%~20%后又迅速回升。大約在10歲以后即迅速上升達到或接近成人陽性檢出率水平。 我國及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人群Hp感染因地區有所不同。低達20%,高達90%,人群中總感染率高于發達國家。這些基本資料說明了如下幾個問題:1、胃病患者中Hp檢出率遠高于人群中總的檢出率,這說明Hp感染者并不都得胃病。這可能還蘊藏著與致病有關的其他因素,特別是遺傳因素(宿主的易感性和菌株的型別差異等);2、人群中的Hp感染率與胃病的發生率,發展中國家高于發達國家。這又與社會經濟、衛生狀況有關。特別是現已證明胃癌高發區不僅與該地區人群中Hp感染率高有關外,還與人群中Hp的早發感染有關;3、人類一旦感染Hp后,若不進行治療,幾乎終身處于持續感染中。因此感染率總的講來隨著年齡增長而增長。 目前多數學者認為“人-人”“糞-口”是主要的傳播方式和途徑,亦可通過內鏡傳播,而且Hp感染在家庭內有明顯的聚集現象。父母感染了Hp其子女的感染機會比其它家庭高得多。對感染Hp的家庭調查提示,有Hp感染者家庭中的“健康人”,Hp抗體陽性率為64%,明顯高于同年齡組無Hp感染患者家庭的“健康人”(13%)。 文章來源--普朗醫療放射科醫用設備公司網編發表,轉載請注明出處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