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醫(yī)療動態(tài)
>
為什么利用血細胞分析儀準確計數血小板越發(fā)重要?
為什么利用血細胞分析儀準確計數血小板越發(fā)重要?
加入時間:2011-12-15 09:06:57 當前新聞點擊率:4749
普朗醫(yī)療器械公司資訊 近年來,如何利用血液細胞分析儀準確計數外周血中的血小板,已成為血液學和檢驗醫(yī)學界的熱門話題。 為什么精確計數血小板如此的重要呢?其原因有二:一是臨床上需要輸血小板者日益增多,僅在美國,每年輸血小板 就達700多萬單位以上。由于輸注血小板價格高昂,且易發(fā)生免疫性輸血反應和存在感染的風險,故英、美等國,近年來紛紛提出降低輸血小板的起點 (triggerpoint)或門(threshold),由過去的20×109 /L降至10×109 /L,甚至5×109 /L,因此迫切要求準確計數血小板。二是迄今為止,所有計數血小板的方法,對于血小板減少的標本,其準確性都比較差,亟需研究改進。 準確計數血小板實非易事。血小板體積小、無色、易粘附。通過血細胞分析儀檢測,當血液自血管破損處流出時,血小板一經與破損的血管內皮細胞及組織成分接觸,立即以極快的速度粘附 于破損的血管壁。因此,無論用何種方法采血,所數得血小板數,均較血中實際血小板數為低,皮膚穿刺采血比靜脈穿刺更低。此外,血小板易發(fā)生聚集,通常我們 在血涂片或骨髓涂片上所見到的血小板,很多是幾個聚集在一起的,制片耽擱時間越長,聚集越多。更重要的是,目前所有的血小板計數方法,都存在不少缺陷。 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推薦的血小計數方法,有人稱它為國際參考方(下稱參考方),是用Ig/dl的草酸銨溶液作溶血-稀釋劑,在相差顯微鏡下,用血細胞 計數板肉眼計數。和一切手工計數法一樣,該法除了細胞在計數板上散布的天然誤差之外,最大的缺點是計數的血小板太少。例如,一個重度血小板減少的患者,如 果血小板計數為10×109 /L,實際上在鏡下只數到10個血小板,復性很差。據Harrison稱,這一方法在不同的操作者之間的變異系統(CV)可達10%-25%。自動化的血液分析儀,無論是阻抗法還是光散射法,對于血小板數及形態(tài)正常的標本,結果一般比較可靠,但對于血小板明顯減少和/或形態(tài)異常者,所得結果誤差甚大,有時 甚至難以計數。其原因是:這些方法基本上都是依據細胞的近似血小板的所謂“非血小板顆粒”(nonplatelet particles,簡稱NPPs),如小紅細胞、紅細胞碎片、白細胞碎片、細菌和真菌以及免疫復合物等,會被當作血小板加以計數,從而使血小板數假性增 多。Hammerstrom在一例急性髓細胞白血?。∕5型)合并DIC患者的外周血片中,發(fā)現大量大小近似血小板的小體。經用細胞化學染色、免疫組化染 色等多種方法鑒別,發(fā)現其中約1/3與白細胞反應相同;繼用抗血小板抗體作免疫組化染色,僅4%呈陽性。證明這種物體,大多數是白細胞或紅細胞碎片而非血 小板。另一方面,正常人血小板體積相差甚大,可自2fL至 20fL以上。其體積分布直方圖不是對稱的,而是明顯地向右延伸,即都存在一定數量的大血小板。在病理情況下,如原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急性心肌梗塞、 糖尿病等,大血小板會增多。由于大部分血液分析儀不能將大血小板與小紅細胞等分開(只能提示可能有大血小板存在),致使許多大血小板被當作紅細胞而未計入 血小板總數中,從而使血小板計數結果偏低。 由此可見,要想在日常用的血液分析儀上,用一般方法,達到準確計數血小板是不可能的,必須另辟蹊徑。 目前已報道的準確計數血小板的方法,大體上有兩大類。一是免疫學方法,即用熒光標記的抗血小板抗體,特異地著染血小板,在流式細胞儀(FMC)或特定的血液細胞分析儀上計數血小板。二是用二維激光散射(two-dimensinal laser light scatter)測定法,將血小板與NPPs分開,達到準確計數。 文章來源--普朗醫(yī)療器械廠家網編發(fā)表,轉載請注明出處。 |